DeepSeek并没有完全跳出英伟达的CUDA框架,而是选择绕过了CUDA的高层API,直接操作PTX指令集,进行更细粒度的硬件优化。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在原有框架内寻求突破,而非彻底脱离英伟达的生态系统。为什么选择PTX?这到底是突破,还是妥协?为什么 ...
近日,英伟达在AI领域的布局引发了广泛关注。从收购3dfx到CUDA计算架构的推出,英伟达的并购策略为其在GPU市场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如今,英伟达能否继续通过并购巩固其在AI时代的地位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Transformer论文八位作者之一Llion Jones创立的Sakana AI发布重磅成果——全球首个「AI CUDA工程师」!它能将PyTorch代码自动转换为高度优化的CUDA内核,速度比PyTorch原生实现快10-100倍。
最近,关于DeepSeek是否能够绕开英伟达的CUDA框架的讨论,引发了广泛关注。这个问题的答案,不仅关乎DeepSeek的未来发展,更可能影响中国GPU产业能否在全球AI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。英伟达的CUDA技术几乎垄断了全球的AI计算市场,国产GP ...
在当今的科技世界里,人工智能(AI)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变革的重要力量。然而,随着AI在计算能力和应用领域上的快速增长,大家开始逐渐意识到一个问题:现有的AI系统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和计算资源,这样的模式是否能持续?
IT之家 2 月 23 日消息,英伟达在其最新的 RTX 50 系列(Blackwell)显卡中停止了对 32 位 CUDA 应用的支持,多年来,对 PhysX 技术的支持也在逐渐减少。YouTube 博主 VerbalSilence 和一位 ...
英伟达近期推出的RTX 50系列图形处理器(GPU)做出了一项重大变更,宣布不再支持32位CUDA应用程序,这一决定对众多经典游戏玩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。特别是那些依赖于32位PhysX引擎的老游戏,在RTX ...
结合xAI发布的Grok-3,xAI已经将10万卡集群扩展到20万,确实带来了当下全球最领先的预训练/推理模型性能。对比xAI和DeepSeek,10万卡vs万卡,Grok-3相比R1在某些测评集上提高了20%左右效果,是否有性价比?认为,这并不冲突 ...
编辑:桃子 好困 【新智元导读】DeepSeek模型开发竟绕过了CUDA?最新爆料称,DeepSeek团队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——针对英伟达GPU低级汇编语言PTX进行优化实现最大性能。业界人士纷纷表示,CUDA护城河不存在了? 原本DeepSeek低成本训出的R1,就已经让整个硅谷和华尔街为之虎躯一震。
硬件媒体Tom‘s Hardware带来开年最新热议: DeepSeek甚至绕过了CUDA,使用更底层的编程语言做优化。 这一次是DeepSeek-V3论文中的更多细节,被人挖掘出来。
CUDA还提供类似内存修饰符、Warp级操作的更接近硬件层的优化接口。 你过你知道C语言,那你可以在C语言当中调用CPU的汇编语句。 打破CUDA垄断?
DeepSeek还表示,当前在线服务的模块已经经过测试、部署完备,可以投入生产环境。这个领域没有高高在上的象牙塔,只有纯粹的车库创业精神与社区共筑的创新力量。 开播时间 | 2-24 10:00 国泰基金:网罗硬科技龙头,科创综指投资机会解读 ...